繁體小說網 - 都市娛樂 - 水經注 - 第23章 清水(2)

第23章 清水(2)[第1頁/共5頁]

白溝又東北,逕羅勒城東,又東北,漳水注之,謂之利漕口。自下清漳、白溝、淇河,鹹得通稱也。

服從縣東北與洹水合。

縣故州也。《春秋左傳》隱公十有一年,周以賜鄭公孫段,六國時,韓宣子徙居之。有白馬溝水注之,水首受白馬湖,湖一名朱管陂。陂上承長明溝。湖水東南流,逕金亭西,分為二水,一水東出為蔡溝,一水南流注於沁水也。

故《衛詩》雲,根源在左,淇水擺佈。衛女思歸,指覺得喻,淇水擺佈,蓋舉水所入為擺佈也。淇水又南,曆枋堰,舊淇水東南流,逕黎陽縣界南入河。《地理誌》曰:淇水出共,東至黎陽入河。《溝洫誌》曰:遮害亭西一十八裡至淇水口是也。漢建安九年,魏武王於水口,下大枋木以成堰,遏淇水東入白溝,以通漕運,故時人號其處為枋頭。是以盧諶《征艱賦》曰:後背洪枋巨堰,深渠高堤者也。自後遂廢,魏熙平中複通之。故渠曆枋城北,東出,今瀆破故堨。其堰悉鐵柱,木石參用。其故瀆南逕枋城西。又南分為二水:一水南注淨水,水流高低,更相通注,河淨水盛,北入故渠,自此始矣。一水東流,逕枋城南,東與菀口合。

淇水

淇水出河內隆慮縣西大號山。

淇水又東出山,分為二水,水會立石堰,遏水以沃白溝,左為菀水,右則淇水。自元甫城東南,逕朝歌縣北。《竹書編年》,晉定公二十八年,淇絕於舊衛,即此也。淇水又東,右合根源水。水有二源,一水出朝歌城西北,東南流。白叟晨將渡水,而沉吟難濟。紂問其故,擺佈曰:老者髓不實,故畏寒也。紂乃於此斮脛而視髓也。其水南流東屈,逕朝歌城南。《晉書隧道記》曰:本沫邑地。

淇水又東北曆淇陽川,逕石城西北。城在原上,帶澗枕淇。

白水又東南流,入丹水,謂之白水交丹水。又東南出山逕鄈城西,城在山際,俗謂之期城,非也。京相璠曰:河內山陽西北六十裡有鄈城。《竹書編年》曰:梁惠成王元年,趙成侯偃、韓懿侯若伐我葵,即此城也。丹水又南,屈而西轉,光溝水出焉。丹水又西,逕苑鄉城北,南屈東轉,逕其城南,東南流注於沁,謂之丹口。《竹書編年》曰:晉出公五年,丹水三日絕,不流。幽公九年,丹水出,相反擊。即此水也。

《上黨記》曰:長平城在郡南山中。

《詩》雲:瞻彼淇澳,菉竹猗猗。毛雲:菉,王芻也;竹,編竹也。漢武帝塞決河,斬淇園之竹木覺得用。寇恂為河內,伐竹淇川,治矢百餘萬,以輸軍資。今通望淇川,無複此物。惟王芻編草,不異毛興。又言:澳,隈也。鄭亦不覺得津源,而張司空專覺得水流入於淇,非所究也。然斯水即《詩》所謂根源之水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