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小說網 - 遊戲競技 - 唐太宗的枕邊書:梁言《群書治要》 - 《群書治要》的人生智慧

《群書治要》的人生智慧[第2頁/共7頁]

“大師來找碴兒”是一款曾經流行一時的遊戲,但是在這類找碴兒行動的背後,埋冇的倒是一種誇耀自我的心態。找碴兒對於遊戲或許是一種應戰,對於治學絕對是一種禍害。治學中的找碴兒是為了去其糟粕,吐故納新。但是隻顧去糟粕,而忽視了取精華,如許的治學隻能淪入“嗔”道而萬劫不複。那麼,這類治學中的“嗔”究竟是如何產生的?這背後又映照出了哪些人道中的缺點?

先民有言,“人之所難者二,樂知其惡者難,以惡告人者難”。前人曾經說過,人難以做到的,有兩件事情:第一,樂於讓彆人指出本身的缺點並加以改正,這很難做到;第二,把本身的缺點奉告彆人,也很難做到。王鳳儀大善人講了一個很首要的看法,叫“找好處,認不是”。他說,一小我要獲得擺脫,就靠這6個字。“找好處,認不是”,要找彆人的好處,千方百計地找。

嗔的人,最喜好做的事情就是找彆人的缺點,指出彆人的弊端,顯得本身很高超。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中闡述了普賢菩薩的十大慾望,此中有一個很首要的慾望,叫作“恒順眾生”。之前我讀不懂這句話,現在漸漸瞭解了。甚麼叫“恒順眾生”?就是要學會瞭解和接管。

在平常餬口中,你會發明有一種人很成心機,他有個特性,叫作“**型雄辯症”。一小我去看病,大夫說:“你好啊!”“我好甚麼好?我如果好就不來了。”“明天氣候挺好的啊?”“氣候有甚麼好的?隻能說這個地區的氣候還算不錯,彆的地區氣候也不好。”這個時候,大夫就發明瞭,之以是這小我成為病人,是因為貳心機有病:他喜好與人對抗。這固然是一個極度的例子。但你會發明,實在這類人在實際餬口中到處都是。他跟你說話時,不是為了跟你相同,隻是為了證明本身是對的,你是錯的。實在,我們本身常常會犯這類弊端,人家一說話,起首發明彆人說得不對的處所;人家一做事,起首瞥見人家的缺點。

有一次,我插手了一個活動,阿誰活動也讓我痛哭流涕。在活動當中,它倡導我們從明天開端,要向統統曾經傷害過我們、現在傷害我們以及將來能夠傷害我們的人說一聲“我會諒解你”。然後,要對本身曾經傷害過的、現在正在傷害的以及將來能夠還會傷害的人至心腸說一句“對不起”。我也不曉得為甚麼,當時我們那些人聊到這件事情的時候,大師的情感都非常衝動。在那間屋子裡,你乃至都能聽得見淚水流淌的聲音。這些事情實在都是反應在對“過”這件事情的觀點上,即一小我如何麵對本身的錯誤,如何承認本身的錯誤,如何更副本身的錯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