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 提婆達多的信徒[第3頁/共6頁]
但是這些“名聞利養”,反而侵害了他的修行,令他將苦心獲得的神通又喪失了個潔淨。因而他的苦行涵養更加精嚴,我慢心愈發熾盛,更加祈求統攝僧眾的權力。他的弟子瞿迦梨、迦留盧提舍等人經常誹謗舍利弗、目犍連等佛陀弟子,他本人則開端煽動阿闍世王子策動政變,弑殺父王,篡奪王位,實現他假想中的“新王——阿闍世,新佛——提婆達多”的目標。
佛陀的答覆是:“我既不是怕他,也不是尊敬他。隻是不想與他相逢。他現在滿懷嗔念,你去招惹他,隻會令他的惡念更加熾盛,這對兩邊都冇有好處。以是,不要冒犯他,不要同他辯論,統統費事就會減少。”
玄奘初時覺得這些人是瑜伽行者,便停下腳步,誠懇向他們就教。幾句問話以後,才曉得,他們並非修定,而是在用苦行的體例尋求聰明和解脫。
他曉得印度有很多苦修者,各自修持著從太古期間便傳承下來的各種希奇古怪的“苦行”。
阿闍世王今後依教推行,成為佛教僧團的大護法,提婆達多的打算再一次失利了。
提婆達多神馳“神通力”,他以為大師之以是尊敬佛陀,就是因為他有神通。
另有的竟然問:“是不是因為提婆達多是大賢達者,佛陀為了尊敬他才避開來,給他讓道的呢?”
那是竹林精舍的蓮花色比丘尼,是一名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修行者。有一回,提婆達多來到竹林精舍大鬨,蓮花色比丘尼出麵嗬責了他幾句,提婆達多一氣之下,竟然一拳將蓮花色比丘尼打死,犯下了殺阿羅漢的重罪!
實在他不曉得,佛陀受人尊敬是因為有般若聰明,是以巨大的品德來感化統統眾生,這與神通無關。但是提婆達多的心被無明掩蔽,不管如何都想不到這一層。
“昇天?”玄奘皺起了眉頭,“天界固然歡愉,可一旦福德用儘,還是會跌落下來,持續循環六道,終究還是要受儘各種痛苦。你們為甚麼要修行這類因行,終究獲得的還是痛苦的果報呢?”
這番話令提婆達多心生嫌恨,便想到了要報負。
傳聞,阿闍世王分開的時候,佛陀曾略有遺憾地對弟子說:“此人若不是犯了弑父之罪,本日就證初果了……”
第二,比丘隻能討飯乞食,日中一食。受人請食者有罪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