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天工開物 中篇 膏液》譯文[第1頁/共6頁]
其皮油造燭,截苦竹筒兩破,水中煮漲(不但是粘滯)。小篾箍勒定,用鷹嘴鐵杓挽油灌入,即成一枝。插心於內,瞬息解凍,捋箍開筒而取之。或削棍為模,裁紙一方,卷於其上而成紙筒,灌入亦成一燭。此燭任置風塵中,再經寒暑,不敝壞也。
木的中間挖空多少要以木料的大小為準,大的能夠裝下一石多油料,小的還裝不了五鬥。做油榨時,要在中空部分鑿開一條平槽,用彎鑿削圓高低,再鄙人沿鑿一個小孔。再削一條小槽,使榨出的油能流入接管器中。平槽長約三四尺,寬約三四寸,大小按照榨身而定,冇有必然的格局。插入槽裡的尖楔和枋木都要用檀木或者柞木來做,其他木料分歧用。尖楔用刀斧砍成而不需求刨,因為要它粗糙而不要它光滑,以免它滑出。撞木和尖楔都要用鐵圈箍住頭部以防披垂。
宋子曰:天道平分日夜,而野生繼晷以襄事①,豈好勞而惡逸哉!使織女燃薪、墨客映雪,所濟成何事也②?草木之實,此中儲藏膏液,而不能自流。假媒水火,憑藉木石,而後傾瀉而出焉。此人巧聰明,不知於何稟度③也。
宋先生說:天然界的運轉之道是平分日夜,但是人們卻夜以繼日地勞動,莫非隻是愛好勞動而討厭安適嗎?讓紡織女工在柴火的暉映下織布,讀書人藉助於雪的反光來讀書,這又能做得成甚麼事呢?草木的果實當中含有油膏脂液,但它是不會本身流出來的。要仰仗水火、木石來加工,然後才氣傾瀉而出。人的這類聰明和技能,真不知是從那裡得來的!
用皮油製造蠟燭是江西廣信郡初創的。把乾淨的烏桕子全部放入飯甑裡去蒸煮,蒸好後倒入臼內舂搗。臼約一尺五寸深,碓身是用石塊製造的,不消鐵嘴,而采納深山中堅固而細滑的石塊製就。琢成後重量限定四十斤,上部嵌在平橫木的一端,便能夠舂搗了。烏桕子核外包裹的蠟質舂過今後全數脫落,挖起來,把蠟質層篩掉放入盤裡再蒸,然後包裹入榨,體例同上。烏桕子內裡的蠟質脫掉隊,內裡剩下的核子就是黑子。用一座不怕火燒的冷滑小石磨(這類磨石也是從廣信的深山中找到的),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加以烘熱,將黑子逐把投入快磨。磨破今後,就用電扇掉黑殼,剩下的便滿是紅色的仁,如梧桐子一樣。將這類白仁碾碎上蒸以後,用前文所述的體例包裹、入榨。榨出的油叫做“水油”,非常清澈,裝入小燈盞中,用一根燈芯草便可撲滅到天明,其他的清油都比不上它。拿它來食用並不對人有傷害,但也會有些人不放心,寧肯不食用。
【註釋】
點燈所用的油料則以烏桕水油為最好,油菜籽油其次,亞麻仁油(陝西所種的亞麻,俗名叫壁虱脂麻,氣味不太好聞,不堪食用)、棉籽油又次之,胡麻子油(用來點燈耗油量會最大)又其次,桐油和桕混油則為下品(桐油毒氣燻人,連皮膜榨出的桕混油固結不清)。製造蠟燭,則以桕皮油為最適合的油料,蓖麻子油、加白蠟固結的桕混油其次,加白蠟固結的各種清油又其次,樟樹子油(點燈光陰度不弱,但有人不喜好它的香氣)再其次,冬青子油(隻要韶關地區才用,但嫌其含油量少,是以列為次等)更差一些。北方遍及用的牛油,則是很劣等的油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