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註釋(2)[第1頁/共5頁]
[31]見《五燈會元》卷七。
[18]見《六祖壇經·付囑品》。
[30]見《中論·觀涅槃品》卷二十五,轉引自黃心川《印度佛教哲學》。
[34]佛教五明是:聲明、工巧明(曆算和工程技術學)、醫方明(醫藥學)、因明、內明(梵學)。
[24]見《五燈會元》卷三。
[19]見《五燈會元》卷四“黃檗希運”條。
[14](法國)費爾南·布羅代爾《文明史綱》即稱:土耳其浴(hammams)究竟上是古羅馬浴的殘存,阿拉伯征服者把這類沐浴體例帶到了波斯和其他處所。
[18]見《六祖壇經·定慧品》。
[23]真跡被弟子帶到日本,現藏奈良大德寺,為鎮寺之寶。
[14]見劉勰《文心雕龍·明詩》。
[27]關於“即心即佛”,見《達摩血脈論》:即心是佛,亦複如是。除此心外終無彆佛可得;心便是佛,佛便是心;心外無佛,佛外偶然。又《祖堂集·馬家傳》稱道一每謂眾曰:汝今各信心是佛,此心便是佛心。《道一禪師塔鳴並序》稱道一常說:佛不遠人,即心而證。
[29]回族是一個慣例,這裡冇法展開會商。
[25]孔子這兩句話均見《論語·述而》。
[18]請參看金宜久主編《伊斯蘭教文明150問》,美國期間餬口公司《環球通史·伊斯蘭的腳步》。
[5]請參看拙著《品人錄》。
[15]見金宜久主編《伊斯蘭教文明150問》。
[25]見《五燈會元》卷十九,前詩原文作“頻呼小玉元無事”,元就是原。為便利讀者,改作原。
[29]見《五燈會元》卷三。
[20]見《大涅槃經》。
[23](澳大利亞)約翰·赫斯特《極簡歐洲史》就說:在羅馬人眼裡,猶太人是古怪、幾次無常但臉孔輕易辨識的陳腐民族,是以帝國對猶太人並不像對基督徒那樣防備。以上描述均請參看該書。
[22]見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三,並參看《五燈會元》卷一。
[19]請參看世親《佛性論》卷二。
[22]以是中國穆斯林的經堂語把安拉的雋譽拉赫曼譯為“普慈當代的主”,把拉希姆譯為“獨慈後代的主”。
[25]以上請參看(澳大利亞)約翰·赫斯特《極簡歐洲史》。
第五章大洗牌
[35]實際上佛教的邏輯學和熟諳論仍然對中國粹術產生了影響,比如王夫之就曾利用現量和比量等觀點,這裡不會商。
[5]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率蒙古軍團攻陷巴格達,是在公元1258年(南宋理宗寶祐六年)。具有今伊朗、伊拉克、阿塞拜疆、格魯吉亞、亞美尼亞和土庫曼斯坦的伊兒汗國可汗帶領將士皈依伊斯蘭教,並改名穆罕默德,自稱蘇丹,是在公元1295年(元成宗元貞元年)。東羅馬帝國滅亡,是在公元1453年。西阿拉伯帝國殘存權勢被完整毀滅,是在公元1492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