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阿拉伯(2)[第1頁/共5頁]
這並不奇特。
那麼,安拉為甚麼要調派至聖穆罕默德(他也是以被簡稱為穆聖)來作最後的啟迪呢?
明顯,這裡表達的,是伊斯蘭教最核心的信奉,最核心的訴求,最核心的代價觀。不難設想,當穆斯林齊聲朗讀這段經文時,內心深處升騰的是一種甚麼樣的感情。
把耶穌說成是基督(救世主)也很可疑,說成神的兒子更是不通。安拉冇有兒子,耶穌是人不是神。他隻是安拉的使者,並且隻是使者之一,還不是最巨大的。最巨大的使者是穆罕默德,但一樣是人不是神。穆斯林隻順服真主,他們對先知的態度是敬佩而非崇拜。至於神的兒子為了替人贖罪而死在十字架上,在他們看來更是無稽之談。[17]
彆的另有納課,也就是遵循必然比例上交普通開支以外紅利財產的部分,用於扶貧濟困和宗教事件。因為這是“奉主命”而定的宗教任務,是能夠讓安拉高興的事情,以是叫天課(Zakāt,音譯紮卡特)。唸誦、禮拜、齋戒、納課和朝覲簡稱念、禮、齋、課、朝,是穆斯林的五項功課。
清真言是伊斯蘭教根基信奉的綱領性表達,是以是每個穆斯林平生中講得最多的話。在某些昌大的場合,比如入教時和臨終前,則不但要唸誦清真言,還要唸誦作證言――我作證:萬物非主,唯有真主,真主的獨一無可思疑;我又作證: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奴婢和使者。
這是新宗教的成年禮。
擁戴阿裡的人被稱為什葉(Shi'ah)派,意義是跟隨者或阿裡黨。對峙麵則叫遜尼(Sunni)派,意義是遵循遜奈(Sunnah,先知的傳統和表率)的人。遜尼派直到現在也還是多數派,人數多達天下穆斯林的十之八九。兩派當然也有教義的分歧,但最早的分歧起於誰當哈裡發。
反動幾近必定要產生。
末日是驚心動魄的。當時,統統的死者都要重生,然後一一接管安拉的審判。生前積德者將進入天園,作歹者將墜入火獄;功過相抵者則懸在半空,既能瞥見天園之樂,又能瞥見火獄之苦,不能不祈求安拉的赦免。[21]
順服是有特指的,這就是順服真主的旨意。真主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安拉(Allāh),本來是多神崇拜期間麥加住民的締造神,並且很能夠是主神。伊斯蘭教鼓起今後,安拉成為獨一的神。伊斯蘭教以為,隻要絕對地畏敬安拉,順服安拉的旨意,纔有能夠獲得幸運和安寧,獲得戰役。[12]
應戰來自穆阿維葉(Mu'āwiyah)。
名譽歸於真主,哈裡發也功不成冇,特彆是交戰最多的第二任哈裡發歐麥爾('Umar)。實際上從同一了半島的首任哈裡發阿布・伯克爾(AbūBakr)開端,烏瑪就不再是社團或公社,而應當稱之為“哈裡發國度”。不過,這個國度固然已經具有對外征服的帝國特性,卻冇有世襲的天子。他們的版圖之大有如秦漢,權力的交代卻近似於堯舜。這當然難覺得繼,哈裡發國度也遲早要變成阿拉伯帝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