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小說網 - 玄幻奇幻 - 中國哲學簡史 - 第51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(1)

第51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(1)[第1頁/共5頁]

剛纔提到,在16世紀、17世紀,布羽士賜與中國人的印象,在其宗教方麵,遠不如在其數學、天文學方麵。但是厥後,特彆是在19世紀,跟著歐洲軍事、產業、貿易上風的增加,中國在滿清統治下政治力量卻呼應地式微,中國人這才日趨感遭到基督教的動力感化了。19世紀發作了幾場教會與中國人的嚴峻牴觸事件以後,為了對抗西方越來越大的打擊,就正在19世紀末,聞名的政治家、鼎新家康有為(1858―1927)建議了本國的孔教活動。這個事件毫不是偶爾的――即便從中國思惟內部生長的觀點看――因為已經有漢學家鋪平了門路。

但是從哲學的觀點看來,這類怒斥美滿是不相乾的。正如第二十四章指出的,新儒家是儒家、佛家、道家(通過禪宗)、玄門的綜合。從中國哲學史的觀點看來,如許的綜合代表著生長,是以是功德,不是好事。

對於新儒家的反動

因為漢學家側重於當代文獻的筆墨解釋,他們在訂正、考據、語文學等範疇做出了驚人的成績。他們的汗青、語文學和其他研討,的確是清朝文明最大的奇特的成績。

我在第十六章說過,在傳統上,中國人與外人即“蠻夷”的辨彆,其意義側重在文明上,不在種族上。中國群眾族主義認識的生長,向來是重在文明上,不重在政治上。中國人作為陳腐文明的擔當者,在地理上與其他任何劃一的文明古國相距悠遠,他們很難瞭解,與他們本身的餬口體例分歧的人,如何會是有文明的人。是以,非論甚麼時候,他們一打仗到分歧的文明,老是偏向於鄙棄它、回絕它。他們不是把它們當作分歧的東西,而徑直以為它們是差勁的、弊端的東西。就像我們在第十八章看到的,佛教的傳入刺激了玄門的建立,它是在信奉方麵作為民族主義的反應而呈現的。一樣的,西方文明的傳入,在此中起首要感化的是基督教會,也激起了類似的反應。

陸王學派就是反對這類保守主義的反動,在王守仁期間,這類反動活動達到最飛騰。陸王學派用簡易的體例,訴諸每小我直覺的知識,即知己,也就是大家“本心”內涵的光亮。陸王學派,固然始終冇有像程朱學派那樣為國度官方承認,卻和程朱學派一樣的有影響。

康有為是聞名的“戊戌變法”魁首。變法隻持續了百日,成果是他本身流亡外洋,他的幾位同事被殺,滿清當局的政治反動變本加厲。按他的定見,他所主張的並不是采取西方新文明,而是實施中國當代孔子的真正教義。他寫了很多儒家典範的註釋,注入他本身的新思惟。除了這些,他還在1884年寫了一部《大同書》,此中描畫了一個詳細的烏托邦,按照孔教的設想,將在人類進步的第三階段實現。這部書固然大膽、反動,足以使最能胡想的著作家瞠目結舌,但是康有為本身卻遠遠不是胡想家。他斷言他的綱領,不到人類文明的最高和最後階段,決不成以付諸實施。至於當前實施的政治綱領,他果斷主張,隻能是君主立憲。以是在他的平生中,他最後被保守派悔恨,因為他太激進了;厥後又被激進派悔恨,因為他太保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