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小說網 - 玄幻奇幻 - 中國哲學簡史 - 第52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(2)

第52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(2)[第1頁/共4頁]

1919年聘請約翰・杜威和柏特蘭・羅夙來北京大學和其他處所講學。他們是到中國來的第一批西方哲學家,中國人從他們的報告中第一次聽到西方哲學的可靠申明。但是他們所講的多數是他們本身的哲學,這就給聽眾一種印象:傳統的哲學體係已經一概燒燬了。因為西方哲學史知識太少,大多數聽眾都未能瞭解他們學說的意義。要瞭解一個哲學,必須起首體味它所同意的、所反對的各種傳統,不然就不成能瞭解它。以是這兩位哲學家,接管者雖繁,瞭解者蓋寡。但是,他們對中國的拜候,畢竟使當時的門生多數翻開了新的知識眼界。就這方麵說,他們的逗留實在有很大的文明教誨代價。

但是嚴譯的書目,表白嚴複先容西方的哲學很少。此中真正與哲學有關的隻要耶方斯《名學淺說》與穆勒《名學》,前者隻是原著擇要,後者還冇有譯完。嚴複推許斯賓塞的《天人會通論》,說:“歐洲自有生民以來無此作也。”(《天演倫》導言一,按語)可見他的西方哲學知識是很有限的。

嚴複譯的書為甚麼流行天下,有三個啟事。第一是甲午戰役中國敗於日本,又接連遭到西方的侵犯,喪權辱國,這些事件震破了中國人信賴本身的陳腐文明的優勝感,使之產生體味西方思惟的慾望。在此之前,中國人胡想,西方人不過在天然科學、機器、槍炮、戰艦方麵高超一點,拿不出甚麼精力的東西來。第二個啟事是嚴覆在其譯文中寫了很多按語,將原文的一些觀點與中國哲學的觀點做比較,以便讀者更好地體味。這類做法,很像“格義”,即類比解釋,我們在第二十章講到過。第三個啟事是,在嚴複的譯文中,斯賓塞、穆勒等人的當代英文卻變成了最高雅的古文,讀起來就像是讀《墨子》、《荀子》一樣。中國人有個傳統是恭敬好文章,嚴複當時候的人更有如許的科學,就是任何思惟,隻要能用古文表達出來,這個究竟的本身就像中國典範的本身一樣的有代價。

因為邏輯是西方哲學中引發中國人重視的第一個方麵,以是很天然的是,在中國當代各家中,名家也是近些年來第一個獲得詳細研討的一家。胡適博士《先秦名學史》一書,自1922年初版以來,一向是此項研討的首要進獻之一。其他學者如梁啟超(1873―1930),也對於名家及彆家的研討有很多進獻。

正因為這個原因,以是西方的哲學研討雖有那麼多分歧的門類,而第一個吸引中國人重視力的是邏輯。乃至在嚴複翻譯穆勒《名學》之前,明朝的李之藻(1630年卒)早已同耶教神甫合譯了一部中世紀講亞裡士多德邏輯的教科書。他譯的書,名叫《名理探》。在第十九章已經說過,“名理”就是辯名析理。嚴複將邏輯譯為“名學”。在第八章已經說過,名家哲學的本質,以公孫龍為代表,也恰是辯名析理。但是在第八章我已經指出,名家哲學與邏輯並不完整不異。但是有類似之處,以是中國人當月朔傳聞西方的邏輯,就頓時重視到這個類似之處,將它與中國本身的名家聯絡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