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小說網 - 玄幻奇幻 - 中國哲學簡史 - 第54章 中國哲學在現代世界(2)

第54章 中國哲學在現代世界(2)[第3頁/共4頁]

以是中國的賢人是既出世而又出世的,中國的哲學也是既出世而又出世的。跟著將來科學的進步,我信賴,宗教及其教條和科學,必將讓位於科學;但是人的對於超出人間的巴望,必將由將來的哲學來滿足。將來的哲學很能夠是既出世而又出世的。在這方麵,中國哲學能夠有所進獻。

禪宗有個故事說:“俱胝和尚,凡有詰問,唯舉一指。後有孺子,因外人問:‘和尚說何法要?’孺子亦豎起一指。胝聞,遂以刃斷其指,孺子號哭而去。胝複召子,孺子回顧,胝卻豎其指,孺子俄然貫穿。”(《曹山語錄》)

這四種人生境地當中,天然境地、功利境地的人,是人現在就是的人;品德境地、六合境地的人,是人應當成為的人。前二者是天然的產品,後二者是精力的締造。天然境地最低,其次是功利境地,然後是品德境地,最後是六合境地。它們之以是如此,是因為天然境地,幾近不需求覺解;功利境地、品德境地,需求較多的覺解;六合境地則需求最多的覺解。品德境地有品德代價,六合境地有超品德代價。

餬口於品德境地的人是賢人,餬口於六合境地的人是賢人。哲學教人以如何成為賢人的體例。我在第一章中指出,成為賢人就是達到人作為人的最高成績。這是哲學的高貴任務。

另有的人,能夠體味到社會的存在,他是社會的一員。這個社會是一個團體,他是這個團體的一部分。有這類覺解,他就為社會的好處做各種事,或如儒家所說,他做事是為了“正其義不謀其利”。他真恰是有品德的人,他所做的都是合適嚴格的品德意義的品德行為。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品德的意義。以是他的人生境地,是我所說的品德境地。

哲學上統統巨大的形上學體係,不管它在體例論上是正的還是負的,無一不給本身戴上“奧秘主義”的大帽子。負的體例在本色上是奧秘主義的體例。但是乃至在柏拉圖、亞裡士多德、斯賓諾莎那邊,正的體例是用得極好了,但是他們的體係的頂點也都有奧秘性子。哲學家或在《抱負國》裡看出“善”的“理念”並且本身與之同一,或在《形上學》裡看出“思惟思惟”的“上帝”並且本身與之同一,或在《倫理學》裡看出本身“從永久的觀點看萬物”並且享用“上帝明智的愛”,在這些時候,除了寂靜,他們還能做甚麼呢?用“非一”、“非多”、“非非一”、“非非多”如許的詞描述他們的狀況,豈不更好嗎?

在《抱負國》中,柏拉圖說,哲學家必須從感受天下的“洞窟”上升到明智天下。哲學家到了明智天下,也就是到了六合境地。但是六合境地的人,其最高成績,是本身與宇宙同一,而在這個同一中,他也就超出了明智。